国家公务员考试知识梳理(11月25日)

  • 关键词:申论-行测

常识判断

新时期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、法律、经济、历史与文化、国情与地理、科技与生活六个学科。

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

“八个明确” 具体内容
总任务  
社会主要矛盾  
总体布局、战略布局  
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 
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 
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 
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 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 
“十四个坚持” 具体内容  
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
  • 经济思想“七个坚持” + + + + + + +

  • 外交思想“十个方面” + + + + + + + + + +

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

类别 具体内容
首要问题  
根本任务  
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  
改革措施  

强军之路

党的建设

党的建设 具体内容
政治建设  
思想建设  
组织建设  
作风建设  
纪律建设  
制度建设  

实施乡村振兴战略

项目 具体内容
提出  
历史意义  
面临问题  
目标任务  
基本原则  
具体措施 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资料分析

  • 关于三次产业,主要掌握两方面的内容
    • 第一产业增加值+第二产业增加值+第三产业增加值=国内生产总值
    • 三次产业划分如下:
      • 第一产业是指农、林、牧、渔业(不含农、林、牧、渔服务业)
      •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(不含开采辅助活动),制造业(不含金属制品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),电力,热力,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,建筑业
      •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,是指除第一产业、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

贡献率(%):分量增长量除以总量增长量

“拉动。。。增长。。。百分点”和“贡献率”的区别:分母,一个是“总量的基期量”;另一个是“总量增长量”

隔年增长率:假设第N年某指标为A,同比增长m%,增速同比增加n个百分点,则:隔年增长率=(1+m%)x(1+m%-n%)-1

年均增长率:初值为A,第(n+1)年为B,则:(B/A-1)的n的开方

年均增长的计算一般不包括第一年的增长;但对于求五年计划的年均增长量/率,应该计算5年的。

快解技巧

  • 数据定位法
  • 首数法
  • 尾数法
  • 有效数字法(四舍五入、范围限定)
  • 特征数字法
  • 运算拆分法
  • 同位比较法
  • 差分法
  • 错位相减法
  • 反算法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判断推理

  • 逻辑判断(每题给出一段陈述,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,不容置疑的,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,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,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)
    • 必然性推理
      • 直言命题
        • 概念间关系
        • 对当关系
      • 复言命题
        • 联言命题
        • 选言命题
        • 假言命题
      • 智力推理
        • 五大快解技巧
          • 假设、代入、排除法
          • 找突破口法:确定条件、反复提及的条件、特殊条件
          • 图表法:列表法、画图法
    • 可能性推理
      • 削弱型
      • 加强型
      • 结论型
      • 解释型
      • 评论型

遇到这类真假未知的题目时,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,而找到矛盾命题的关键在于由假言命题触发,看与其肢命题相似的联言命题是否是其矛盾问题

  • 可能性推理
    • 论证分析:论点(结论)即论证者所主张的观点,段首或段尾;论据是论证者用来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的理由
    • 论证模型
论证模型 具体内容 削弱 加强
缺桥论证 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明显的跳跃,寻找隐含假设的技巧:搭桥法和反向代入法    
求同求异论证 论证过程是根据某一事件的发生与另一事件的发生相关,推出两个事件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 切断因果、因果倒置、另有他因 有因有果、无因无果、排除他因
提出方法 方法可行或者实施后能达到目的则加强;方法不可行或者实施后达不到目的则削弱。方法达不到目的比方法不可行的削弱程度更强 因不致果、另有他因 建立因果联系、排除他因
原因分析 题干直接给出一个现象,结论推测该现象发生的原因    
数据比例 仅提供一种事物的数据或比例就得出结论是不可靠的    
枚举归纳 依据某种属性在部分同类对象中不断重复,没有遇到反例,而推出该类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,其结论是或然的 指出调查样本特殊,样本容量不足,或没有调查的样本存在不同结果 不特殊、充足、或同样结果
共变论证 “同中求变”的论证方法,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如果一个现象发生变化,另一个现象就随之发生变化 超出共变限度、因果倒置、另有他因 在共变范围内、排除他因

存在质疑力度排序的情况,选出正确答案

题干要求“无法削弱”,避免低级错误

  • 可能性推理
    • 扩展题型
      • 解释型
      • 评价型
    • 选项分析
      • 选出程度最强的一项:直接大于间接、必然大于可能、全面大于片面

或者A,或者B。非A,所以B;要么A,要么B。A,所以B

陷阱:偷换概念(闪婚夫妻)、诉诸权威(权威专家认可)、诉诸无知(未发现不代表不存在)、诉诸众人(更多人不相信不代表预测错误)、不当类比(化学分子结构相似不代表致癌机理相同)、特殊反例(常吃花菜,削弱程度不强)

  • 图形推理
    • 观察(把握图形特征)
      • 外部整体特征,如对称性、直曲性、开放与封闭等结构特征
      • 内在细节特征,如线条、交点、封闭区域、图形种类与部分等特征
    • 推理(得出图形规律)
      • 位置性、叠加性、对称性、数量性、同一性
    • 想象(建立空间思维)
      • 应对立体图形考点,如空间折叠、立体拼接与切割、三视图等
    • 题型
      • 分类分组型
      • 顺推型
      • 九宫格型
      • 类比型
      • 条件型
  • 图形的位置性
    • 移动、旋转与翻转
    • 相对位置
      • 结构位置:上下、左右、内外
      • 排列位置
      • 平行、垂直
      • 相离、相交、相切
    • 图形遍历
  • 图形的叠加性
    • 直接叠加
    • 去同存异与去异存同
    • 自定义叠加
  • 图形的对称性
    • 轴对称(水平、竖直、倾斜)
    • 中心对称
    • 轴对称与中心对称
  • 图像的数量性
    • 封闭区域数
    • 部分数与种类数
    • 线图与笔画
    • 点(十字交叉点、直线与曲线的交点、接触点)
    • 角(常见的:直角的数量、钝角的数量)
  • 图形的同一性
    • 封闭区域连接方式(以点相接、以线相接、以线连接)
    • 图形的填充与重合(填充方式:3.1.1.1)
  • 空间图形推理
    • 空间折叠(区分相对面与相邻面、小图形特征判定法、特征面定位法、两面定位法)
    • 立体拼接与切割
    • 立体截面
    • 三视图:主视图、俯视图、左视图

一笔画出

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,与第一个图叠加,去掉相同的部分,保留不同的部分

奇数项图形中小圆与多边形相交,偶数项图形中小圆与多边形相切

上部为曲线、下部为直线的图形与上部为直线、下部为曲线的图形间隔排练

图形的共同特征:第一行都含有圆形;第二行都含有正方形;第三行都含有三角形

图形叠加消失

第一个图形顺时针翻转90度得到第二个图形;第二个图形左右翻转得到第三个图形

位置性:每行每列都有相离、相接和相交

所有的三角形都分布在表格的边界上,所有的星星都在方格的对角线上

图形遍历:每行或每列的组成元素相同,只是位置不同

第一个图旋转45度与第二个图叠加

黑+黑=白+白=无

对称轴顺时针转动

第一列只有水平对称轴;第二列既有水平又有竖直对称轴;第三列只含有竖直对称轴

1,2,5有三条对称轴

单词字母的种类数

考虑曲线数;考虑一笔还是两笔;考虑外部是直线、内部是曲线

第一行有10个三角形;第二行有10条直线;第三行有10个圆

一个四角星换算成两个月亮

  • 定义判断(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,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)
    • 单定义判断
      • 类型一:有明显特征,如主体、原因、结果等
      • 类型二:无明显特征,单纯描述实例或过程
    • 多定义判断
      • 类型一:存在多个并列关系的定义
      • 类型二:存在包含关系的定义或列举几种情况
      • 类型三:解释一个定义中涉及的某个概念
  • 类比推理
    • 两词型、三词型、对当型
  • 1.定义特征分析:表主体、表客体、表目的、表原因、表条件、表方式或手段、表结果、表本质
  • 2.定义特征归纳
    • 筛选
    • 整合
  • 3.定义间关系判断
    • 并列
    • 包含
  • 4.特殊选项理解
  • 5.学科知识积累

  • 定义判断快解技巧
    • 特征筛选法
      • 通过分析提示词得出定义的主要特征
      • 通过归纳关键信息得出定义的主要特征
    • 选项对比法
      • 适用于相对简单易理解、专业性不强、符合生活常理性的定义
  • 类比推理
    • 重点掌握词项间关系:
      • 逻辑关系中的集合、条件、因果关系
      • 言语关系中的语义和语法关系
      • 常识关系中的经验常识和理论常识
    • 类比推理逻辑关系
      • 集合关系(全同、包含、交叉、全异)
        • 易错点: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的区别
      • 条件关系(充分、必要)
      • 因果关系
        • 易错点:必然与可能的区别(如:酒驾-车祸、熄火-停车,酒驾可能导致车祸,熄火必然导致停车)
    • 类比推理语言关系
      • 语义关系
        • 近义关系
        • 反义关系
          • 反义词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
          • 绝对反义词:非此即彼(男人和女人)
          • 相对反义词:两个词没有矛盾对立关系(胖:瘦;大:小)
        • 象征关系
        • 易错点:语义之间的细微差别
          • 语义程度的轻重(掌握和精通)
          • 词语的作用对象(法律和政策的约束对象通常都是人)
          • 词语的感情色彩
          • 词性
      • 语法关系(主谓、动宾、并列、修饰)
    • 类比推理常识关系
      • 经验常识
        • 制成品与原材料的关系(原材料仍能从成品中看出:木材-书桌;或者看不出:木材-纸张)
        • 主体或客体是否变动
          • 白醋-消毒:白醋可以消毒,但消毒不是白醋的主要功能(汽油-去渍)
      • 理论常识
  • 类比推理快解技巧
    • 代入排除法
    • 遣词造句法
    • 横纵对比法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阅读理解

  • 主旨观点题

1.关注提示信息(高频词、强调词、总结词、关联词、首尾句),定位文段的核心信息。

强调词:关键、重要、不容忽视、必须、应当、务必、需要、最为

文段中的提示信息通常不止一类,可进行交叉验证

关联词:转折、递进、因果、条件、假设、并列

首尾句

2.梳理行为结构(总分式结构、转折式结构、并列式结构)

总分结构 分总结构
指出问题-分析原因 列举现象-总结观点
提出论点-列举事例 分析原因-归纳总结
亮明观点-具体论证 提出问题-给出对策
指出现状-分析表现 铺垫说明-提出论点
  描述过程-得出结论
  • 并列式结构,没有明显的中心句,关键在于归纳这些事例的共同点。正确答案必须能对每个事例都适用。

3.排除错误选项(错误信息、次要信息、无关信息)

“参观游览只是寓教于乐的一部分”——无关信息,脱离了“故宫”这一论述对象

  • 细节判断题

1.偷换概念:指材料中的词语偷换成一些相似的词语,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、适用范围、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。

张冠李戴:“张某做了此事”-“李某做了此事”

以偏概全:“有人有问题”-“所有人有问题”

偷换时态:“未来能够”-“能够”

“现代的火锅”,而非“火锅”;“随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”,不等于“产生于北方游牧民族”

2.无中生有:凭空捏造出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作为选项。

深静脉血栓比浅静脉扩张更加危险

3.表述绝对:夸大了文段的意愿,从而使原本正确的论述出现了逻辑错误,或是与常识相悖(必然词、条件词、范围词)

4.混淆逻辑:选项故意混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、条件关系等(强加因果、因果倒置、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淆)

混淆“只要……就……”和“只有……才……”两种条件关系

5.颠倒黑白:歪曲事实、混淆是非

  • 词句理解题(考查的是词语和句子或是被赋予了特殊含义,或是结构比较复杂)

1.遵循就近原则

2.分析句子结构(主-谓-宾)

3.注意修辞手法

4.代入验证法

  • 标题添加题

1.拟定标题的原则(题文一致、简洁凝练、吸人眼球、含义隽永)

2.提炼标题的方法(紧扣主旨、关注体裁(新闻、议论文、说明文、散文、寓言)、锁定优势选项)

  • 推断下文题

1.关注尾句(尾句给出一个概念、一种现象、一个结论)

2.排除三种信息(本文信息、前文信息、无关信息)

  • 文章阅读
    • 1.细节类题目
      • 将选项中的信息与原文信息进行对比,直接判断正误
      • 判断选项中的信息是否是对原文(隐含)信息的合理推断
    • 2.衔接类题目(考查考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)
      • 语句填充(原则就是话题统一、前后照应、句式一致)
      • 语句排序(利用首尾句、关联词、指代词、逻辑顺序、承启关系等来找到突破口)
        • 首尾句的特征入手
        • 再从关联词、指代词、时间词等提示信息寻找突破点
        • 最后代入验证
      • 推断下文
        • 要遵循话题一致、逻辑合理的原则
        • 同时可采用排除三种信息(本文信息、前文信息和无关信息)的方法
    • 3.主旨类题目
      • 主旨归纳
      • 标题添加(题文一致、鲜明醒目、简洁明快、形象生动、夺人眼球、可懂易读)
    • 4.词句类题目
      • 词语填空(分析上下文的关系并结合词语含义)
      • 词句理解
    • 5.筛选、比较与排除
      • 筛选法(筛选对象:重要的信息、词语)
        • 检索性筛选
        • 理解性筛选
      • 比较法(多方位、多角度,范围的大小、程度的轻重、可能与必然、部分与整体、现象与本质、肯定与否定)
      • 排除法(偷换概念、无中生有、混淆时态、颠倒黑白、混淆逻辑、推断错误)
词语填空 含义
然而-只有-才 现实社会并不都是僵化且充满恶意的
而且-一旦-则 现实中的“X二代”“坏”不到哪去
但是-只有-才 现实中的“X二代”并不都是“坏人”
何况-如果-那么 标签化社会未必都会僵化到极点

逻辑学:光学(并列);男人:女人(矛盾关系);教师:医生(交叉关系)

大脑预设

  • 语句表达
    • 语句排序题
    • 语句填充题

1.根据首尾句

引出“睡眠是什么”

2.根据关联词语:(1)当出现固定搭配的关联词语时,且两个词语在不同分句时,可根据固定搭配的关联词语确定句子的前后顺序;(2)当出现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时,需要通过句子意思判断与其逻辑关系相符的前后句顺序。

3.根据指代词

4.根据逻辑顺序

5.根据承启关系(顶真手法、内容相关、句式一致)

  • 语句填充题
    • 话题统一(保持主语一致、保存话题一致)
    • 前后照应(词语照应、观点照应、问答照应)
    • 句式一致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数量关系

  • 数量关系
    • 数字推理
    • 数学运算
      • 直接计算题
      • 文字应用题
公式总结 含义
菱形面积 对角线之积/2
球体体积 4/3 πr3
三角不等式 a-b<c<a+b
直角三角形 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
立体图形表面最短路线 平面展开,求“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”
等周面积 所有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,越接近圆,面积越大,圆的面积最大
直线分割平面 n条直线最多可以将平面划分成[n(n+1)/2+1]

“使其与4个小区的直线距离之和最小”,对称点

工作量=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。

  • 1.比例关系:工作效率相同,工作量与工作时间正比。

  • 2.多人合作:对于其中任何一项工程,工作量等于每一个参与到这个工程的人完成的工作量的和。总工作量/总工作时间。

  • 3.轮流合作:最小公倍数,求效率,得出循环顺序。

  • 4.蓄水问题:
    • 实际进水效率=进水管效率-排水管效率
    • 实际排水效率=排水管效率-进水管效率
  • 利润问题:方程法、设特殊值、十字交叉法
    • 利润计算:利润=售价-成本
    • 利润率:利润/成本
    • 打折计算(整体打折与部分打折)
部分打折 整体打折 交叉作差 物品总价  
第一部分 a c c-b x
第二部分 b c a-c y

注:(c-b)/(a-c)=x/y

一般情况下,打折之前物品的价格相同,故物品总价之比等于物品数量之比。

  • 行程问题
公式总结 含义
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=总路程/总时间
前半程速度为v1,后半程速度为v2 全称平均速度为2xv1xv2/v1+v2

1.相遇与追及

相遇路程=速度和x相遇时间;追及路程=速度差x追及时间。

2.环线相遇追及(同向与异向)

环线相遇,甲乙同一起点同时出发,异向而行,则他们第一次相遇时,二人路程之和为s。两人相遇后继续前进,第n次相遇时二人路程之和为ns。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相遇时所有路程的n倍

环线追及,甲乙同一起点同时出发,同向而行,则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,乙比甲多跑路程为s。乙每追上甲一次,乙比甲多跑了一圈,多跑的路程为s。第n次追上时,乙比甲多跑n圈,多跑的路程为ns

3.多次相遇(甲乙分别从A、B两地,相向而行,相遇之后继续前行,二人到达对方的出发地之后即反向前行,二次相遇,如此反复)

第一次相遇:A————–M————–B

第二次相遇:A——N———————-B

相遇时刻 甲乙路程之和 甲所走路程 乙所走路程 经过时间
第一次相遇 AB AM BM t
第二次相遇 3AB 3AM 3BM 3t
第三次相遇 5AB 5AM 5BM 5t
第N次相遇 (2n-1)AB (2n-1)AM (2n-1)BM (2n-1)t

AB+BN=3AM AB+AN=3BM 3AM+AN=2AB 3BM+BN=2AB

4.流水行船

顺水速度=船速+水速;逆水速度=船速-水速。

5.排列A和组合C

对立面,化繁为简。其核心公式为问题情况总数=所有情况总数-对立面情况数。

指定位置型:特殊元素优先法

相邻问题型:A,B-C-D-E

不相邻问题型:空1-C-空2-D-空3-E-空4

顺序固定型:归一法分两步来完成(1.先将m个元素进行全排列。2.由于n个元素的固定顺序是n个元素全排列数中的一种,所以用m个元素的全排列数除以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)

A,B,C,D,E,5人排成一排,要求A必须站在B前面,对5人进行全排列,因为在全排列中A,B两人有2种相对位置的变化,取其中1种。所有对全排列除以2

排列组合经典模型

1.环线排列

n个人围成一圈,不同的排列方式有A_{n-1}^(n+1)=(n-1)!种

2.错位重排

错位重排是指把n个元素的位置重新排列,使每个元素都不在原来位置上的排列问题,记n个元素错位重排数为D_{n},则D_{n}=(n-1)(D_{n-1}+D_{n-2}),D_{1}=0,D_{1}=1,D_{2}=2。

某单位从下属的5个科室中各抽掉了一名工作人员,交流到其他科室,如每个科室只能接收一个人的话,有多少种不同的人员安排方式:D_{5}=55

3.同素分堆

将n个相同元素分成m组,且每组“至少一个”元素时,可用(m-1)个“挡板”插入这n个元素之间形成的(n-1)个“空”中,将元素隔成m组,此时有C_{n-1}^(m-1)。

某单位订阅了30份学习材料发放给3个部门,每个部门至少发放9份。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发放方法:给每个部门先发8份材料,则问题转化为对剩下的6份材料分堆,每个部门至少1份,由插板法知:C_{5}^(2)

概率问题

1.古典型概率:分别计算目标事件情况总数和所有情况总数。

2.分类事件概率:当目标事件有多种不同情况时,分别计算每一组情况的概率,然后相加求和。

3.分步事件概率:当目标事件需要多步来完成时,分别计算每个步骤的概率,然后相乘求积。

4.独立重复试验概率:C_{n}^kxp_{k}x(1-p)_{n-k}

浓度问题

1.浓度=溶质/溶液;溶液=溶质+溶剂。

2.等量蒸发与稀释:解题关键是把握溶质的质量不变,并对溶质的质量取特殊值,便可以推导出变化过程中相应的溶液量,实现快速解题。

对于蒸发与稀释问题,由于溶质的质量保存不变,在进行计算时,可以将浓度改变前后两个分数的分子化同,即可得到溶剂的变化量

3.重复倒出与加水:解题关键是分析溶质或溶剂的变化情况,一般都按某个固定比例变化,或能找到这个规律,就能快速求解。

容斥问题

总数=只属于其中一个集合的+只属于其中两个集合的+属于三个集合的。

总数=三个集合数之和-只属于其中两个集合的-2x属于三个集合的(2是因为重复算了三次)。

最值问题

1.最不利原则:最不利的基础上加1。

2.相等型和定最值:考虑“数据相等”这一极端情况。

3.不等型和定最值:让各个分量尽可能的“均等”,且保持大的量仍大,小的量仍小。